更新时间:2025-10-26 04:03:55
影片我觉得塑造得最有问题的是母亲。 一个孩子智力有问题,是需要家庭陪护,特殊教育,行为干预的。这个过程不是一两年,是数十年,大多数还需要某个家庭成员辞职,全职陪护。其中付出的金钱精力难以想象。 一个孩子成为医生,学医从本科到博士再到住院医生,数十年无产出,同样需要家庭不断的经济支持。 不知道这母亲年轻时究竟做什么样的工作,才能在丈夫早逝的情况下,完成这些。还能在退休后,和小儿子住在一个装潢考究的两室一厅的房子里。西装衣帽间,红木家具,小庭院,咖啡机,学跳舞听歌剧,看上去退休金很充足,俨然一副中产阶级的样子。她看上去还小资浪漫柔弱,年轻时还和小提琴家有过一段情。教师?艺术家?体制内工作者?或是丈夫留了一大笔遗产? 或许设定经济上她有,但她没有能够养大低能儿的内在力量。养育过程要忍受多少异样的眼光,要付出多大的耐心,要牺牲掉多少的自我,这样的母亲必然是坚韧的有生命力的。而片中她知道自己患癌后先是痛哭,然后意志消沉,和情人说生病会变丑以后不见了,找舞蹈老师退款,舞蹈老师说退不了,于是哀伤失落离开。她像一辈子没吃过苦受过罪的贵妇,优雅脆弱。 如果内心力量强的会怎么做,她会告诉舞蹈老师她患癌,时日不多了。她会道德绑架。她会像藤蔓一样缠绕住她所渴求的东西,包括生命,甚至露出其阴暗的一面。 很多癌症患者都会问,“为什么是我?”她对人生有这样的质疑吗?她不委屈不恨不怨嘛? 病房里七十多岁的老大爷确诊时说,“我每天锻炼,身体一直很好的,没想到得了这病。”他家里开着小超市,他的手机连着店里收款码,住院期间收款提示音五块十块的响个不停。 很多晚期患者有很强的生存欲,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尝试。演员显年轻,设定应该是六七十岁,也不是完全不能化疗。我在病房见过头发全白的老奶奶,一个人化疗。认真的吃,认真的喝,还热心地给其他病患提建议。万一呢,用时间换空间,多撑一会,说不定就有新药了。片中的母亲有生存的欲望吗? 影片里找到曾经的恋人以作曾经的弥补,但其实晚期患者后悔从来不是遗憾年轻的时候没干嘛干嘛,她最想的是什么东西没吃,没好好享受生活。退休患癌的阿姨进患者群问的第一件事,吃什么?怎么吃?积极乐观地说,以后一起交流美食。 我没有从影片中感受到治愈温暖。最后一个长镜头,那么阴那么冷,那么漫长那么没有意义,导演是想告诉我,人生就是这样的嘛。 主创说他们也有过亲人被差点确诊患癌的经历。可是差点和实际确诊是天差地别,你只是短暂难过一下,然后侥幸逃脱,所以才会说出“乐观和爱是人生解药”之类的鸡汤。太苍白,太敷衍。 映后交流,现场都是恭维赞美,明明观影期间,有那么多人尿遁。我数次想举手但还是没有破坏的勇气。艺术工作者活在他们的象牙塔里,想象着人间疾苦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标记一些喜欢的环节设计
下一篇:为了逃离家庭,女人开始革命
经典《世界奇妙物语》35周年SP公布 11月8日播出
《辐射》剧集第二季角色海报公布 第三季确认续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