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10-26 04:03:31
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,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:与其说这是一个酷儿故事,不如说这是最老套的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;与其说是关于90年代“don't ask,don't tell”军队制度下同性恋者所受到的压抑与屏蔽的描写,不如说是在21世纪的pc逻辑中以主流价值试图收编曾被放逐其外的性少数群体。
于是,《军鞋男孩》中悖谬矛盾之处在于,一边如《全金属外壳》般展示军队中无所不在的歧视结构,一边又如《我们曾是士兵》般以荣誉感/忠诚心/团结力/自我成长等主流价值来询唤主体;一边男主在体制的暴力中被迫自我阉割,一边又逐渐心甘情愿地主动使自己迎合体制的要求与规范,并美其名曰“成长”,正如最后男主使自己内心的“我”消失,而认为被军队所塑造的“我”才是真正的自己。

如果说,如《跆拳道》《恶作剧》是在homosocial中发现homosexual的成分,在男性情谊的主流话语中将遭到放逐的男性情欲挖掘出来,从而从内部解构homosocial的建构;那么《军鞋男孩》则是以军队这一空间/建制不断压抑homosexual的成分,力图放逐男性情欲的幽灵,从而使先在设定的homosexual转化为主流价值所推崇的homosocial,以一个曾经的“他者”的角度再次完成一次对主流价值的肯定。

因此,《军靴男孩》的“新意”正在于如何将酷儿故事与主流价值“对接”,如何将身份麻烦转化为成长叙事,如何把批判的可能逆转为“征兵广告”、把改变体制的诉求转移为改变自我的希望——无论你是同性恋、黑人还是女人,你都可以成为像“男人”一样的人。不像《全金属外壳》一般对越战中美军新兵营中的暴力进行辛辣的讽刺与解构,而是在其背后发现善意与价值;不像《跆拳道》一般在男性情谊中萌发男性情欲,而是将男性情欲转喻为男性情谊,服务于保守的主流价值;不像《军中禁恋》般展示男性间的欲望与妒忌、脆弱与纠葛,而是展现最传统的“兄弟连”中团结、友爱与互助;不像《迷恋荷尔蒙》一般对所谓的“男子气概”进行解构与质询,而是再一次地向男子气概/“男人”的回归。

最后的结尾处,电视上出现伊拉克战争的新闻,男主说出“就像夏令营一样”。在本剧如此逻辑的延伸下,它已不可能以“他者”的视角去反思战争与侵略,而只是服务于美国/民族主义、父权制和权力结构罢了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Have you ever been in the wrong place at the right time?
经典《世界奇妙物语》35周年SP公布 11月8日播出
《辐射》剧集第二季角色海报公布 第三季确认续订
